網站導覽
EN
最新消息
關於USR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中國科技大學USR 計畫中心
112-113共創深坑文化永續韌性社區與多元加值計畫
計畫大事記
文化深坑
拜訪深坑
深坑導覽
深坑歷史地圖資源
韌性深坑
韌性與文化韌性
USR計畫實踐
守護深坑
數位資源
友善連結
合作夥伴
基礎編劇
王昭旺 老師
首頁
113年實踐課程(上學期)
基礎編劇
基礎編劇 王昭旺老師
課程屬性
修課年級
修課人數
課群/課程
課程與教學特色
■院系必修
一年級
83人
■課群課程
影視系 系專業必修
●規劃目的:
帶領學生進行深坑文化景觀的田野調查,啟發學生對文化資產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引導學生將田調資料整理分析轉譯成文化故事,最後可以成為電影劇本,如此再現深坑文化底蘊的教育理念可以完全對應SDGs所提倡的優質教育的宗旨。
●課程與教學特色:
編劇為影片創作最初的構想,也是影視製作團隊工作依據與溝通的基本藍圖。編劇常需探究真實案例或文化史蹟作為編劇的題材,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瞭解深坑的文化事蹟與人文故事,是本課程重要的田調作業,最後指導學生實際完成一份故事大綱。
●預期社會影響:
透過學生轉譯深坑的在地文化故事,未來進一步創作成為電影劇本或製作成電影後,更可以增進深坑未來數位內容創作的附加價值,讓深坑地區的文化產業可以與時俱進,有利於深坑文化資產的永續發展。這樣的理念可以完全對應SDGs所提倡的永續城市及社區的宗旨。
本課程教授之編劇方法包含劇本寫作格式、劇本創作流程、基礎劇本結構等,同時導學生參與深坑的文化調查作為編劇創作素材:
1.深入深坑場域來了解其人文與史蹟故事後,再導入於編劇內容。
2.實際帶領學生參訪深坑,落實在地踏查的田調作業。
3.培養學生對深坑文化與歷史背景探索能力。
4.建立深坑著名人物的角色定位。
課程成果
藉由參與深坑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們透過深坑的「人、事、物、景」來創作劇本,同時也能將參訪的過程具象化的展現出來,不僅讓學生們能完整地寫出深坑特有的美,同時也加深了當地文化的推廣。
以「人、事、物、景」劇本方式來表達,能夠讓學生們更全面、更立體地展示這個地方的獨特魅力,並且用人物的故事來呈現當地的歷史與現狀,讓這場文化旅程不僅停留在觀光層面,而是成為一次深刻的情感與思考之旅。
1.《廟前阿家的臭豆腐傳記》—影視1A-梁克勤同學
(1) 作品說明
阿家的成功並非偶然他堅持所有臭豆腐皆採用手工製作,每一塊豆腐都由他親自把關,從浸泡到發酵,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他對食物的尊敬。儘管現代社會中,許多商家開始使用機器大量生產臭豆腐,但阿家始終認為,手工製作的臭豆腐才有靈魂。他總是對徒弟們說:「速度可以帶來利潤,但慢工出細活才能帶來口碑」。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家的臭豆腐成了深坑老街的象徵之一。
為了確保這門手藝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阿家開始招收學徒,將祖輩的手工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他總說:「傳承不只是技術的延續,還是對歷史與文化的尊重。」在他的培訓下許多年輕人學會了這門傳統技藝,也逐漸明白了其中蘊含的智慧與情感。 如今,阿家的臭豆腐攤依然屹立在廟前,每天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
她與其他老街的商家們一起,維繫著深坑老街的榮光,守護著這條古街的歷史與文化。透過這樣的傳承,阿家的故事成為了深坑老街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每個來訪者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這是一段關於手藝、堅持與文化的故事,更是一個傳統在現代社會中不斷綻放光芒的見證。
2.《林家草厝的茶香》—影視3A-曾美慈同學
(1) 作品說明
故事的主角林念貞曾在城市中擁有一份高薪的管理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生活的思考,她感到迷失。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回到家鄉,承擔起傳承林家草厝的責任。返回故土後,林念貞面臨著許多挑戰,她必須從零開始學習製茶、種菜,並適應山區的生活方式。在這過程中,她逐漸發現,這些看似困難的工作實則充滿了樂趣和成就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林念貞開始進行有機種植,栽種的茶葉品質優良,獲得了客人的讚賞。她用心製作的料理也吸引了許多登山旅客。這些山友們不僅來自四面八方,也尋找一個能讓心靈平靜的地方。在林家草厝,念貞以她的真誠與關懷,將每杯茶、每道菜品都裝載了情感,讓客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
聽完深坑導覽後以臭豆腐編寫劇本
導覽過程製作成小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