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教育部為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鼓勵大學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等議題,期許USR計畫在大學社會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推手。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之願景。

因此,本校地處大文山地區,藉長期投入文化與文化資產教學研究基礎,結合在地需求以「基於文化永續發展」為主軸,援引SDGs 9.產業、創新及基礎建設、11.永續城鄉及13.氣候行動等三項指標,落實USR精神,規劃渡船頭綠色空間、老街韌性社區,強化產學多元人才培力與數位加值,推動深坑發展具文化韌性特質社區為主要目標。


實踐場域
計畫主軸與實踐場域
計畫主軸與實踐場域

本「共創深坑文化永續韌性社區與多元加值」計畫,針對地區需求以深坑渡船頭綠色開放空間再現,以及老街發展韌性防災社區為場域主軸,推動文化轉譯,建立文化創生環境,導入韌性的防災體制,運用數位化技術智慧綠色網絡管理活化加值;計畫以渡船頭廣場與老街為主要場域,連結在地社群共同協作。


聚焦議題
1.聚焦議題

21世紀極端氣候導致全球環境變異,如何與威脅共存、環境共生是國際共通的重要課題。「韌性」,可以對應所面臨壓力與需求的穩健性(Robustness);遭遇威脅時以冗餘性(Redundancy)透過緩衝空間與替代機制,並藉由機動性(Resourcefulness)與效率(Rapidity)快速找出癥結與問題並進行具順序的對應;此外韌性社會具有一定的復原力(Recovery)與調和特質(Reconciliation),可協助社會永續發展。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UNDRR於 2005年兵庫行動綱領已提出韌性減災的觀念,2015年仙台減災框架,指出不同行政權力機關(文資保存、都市計畫、防救災等)之間跨部門整合的必要性,強調協調權利關係人的重要性;其中,在地社群的經驗以及關注弱勢族群也一再被提及。仙台框架中亦指出,發展出文化遺產防災諸多重要觀念如調和性(Harmonization)、重建與更耐災的重建(Reconstruction and Build back better)等,在災害發生之前,預先規劃減災與未來重建的基本策略,是全球關切的重要課題。


2.對應SDGs指標
發展永續、有彈性和包容性的基礎設施

發展永續、有彈性和包容性的基礎設施

發展高品質的、可靠的、永續的,以及具有災後復原能力的基礎設施,包括區域以及跨界基礎設施,以支援經濟發展和人類福祉,並將焦點放在為所有的人提供負擔的起又公平的管道。 建立「深坑發展為具文化韌性特質的社區」作為計畫社會責任實踐目標。

促進包容性和永續的工業化

促進包容性和永續的工業化

促進包容以及永續的工業化,在西元2030年以前,依照各國的情況大幅提高工業的就業率與GDP,尤其是LDCs應增加一倍。 (*待確認)

促進開發中國家的永續基礎設施發展

促進開發中國家的永續基礎設施發展

透過改善給非洲國家、LDCs、內陸開發中國家(以下簡稱LLDCs)與SIDS的財務、科技與技術支援,加速開發中國家發展具有災後復原能力且永續的基礎設施。 (*待確認)

包容性永續城市化

包容性永續城市化

在西元2030年以前,提高融合的、包容的以及可永續發展的都市化與容積,以讓所有的國家落實參與性、一體性以及可永續發展的人類定居規劃與管理。 (*待確認)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在全球的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進一步努力。 (*待確認)

提供安全和包容的綠色和公共空間

提供安全和包容的綠色和公共空間

在西元2030年以前,為所有的人提供安全的、包容的、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尤其是婦女、孩童、老年人以及身心障礙者。 (*待確認)

執行包容、資源效率和减少災害風險的政策

執行包容、資源效率和减少災害風險的政策

在西元2020年以前,致使在包容、融合、資源效率、移民、氣候變遷適應、災後復原能力上落實一體政策與計畫的都市與地點數目增加x%,依照日本兵庫縣架構管理所有階層的災害風險。 (*待確認)

加强對氣候災害的抗災能力和調適能力

加强對氣候災害的抗災能力和調適能力

強化所有國家對天災與氣候有關風險的災後復原能力與調適適應能力。 (*待確認)